|
公司新闻 |
|
实现电子信息制造业由大变强 |
添加时间:2013-10-18 10:02:00 点 击 数:200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 丁文武 “2002年至2011年,计算机、手机、彩电等主要产品产量年均增速分别达32.0%、28.5%和10.1%,均占全球总产量的40%以上,居世界第一。”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与物质基础,是保障国防建设和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石。十六大以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抓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实现了稳步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愈益凸显。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电子制造业大国地位日益突出
一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02年至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从1.3万亿元增至7.5万亿元,年均增速21.4%;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从920亿美元增至6612亿美元,年均增速24.5%;计算机、手机、彩电等主要产品产量年均增速分别达32.0%、28.5%和10.1%,均占全球总产量的40%以上,居世界第一,电子信息制造业大国地位日益突出。 二是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技术和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加快,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占彩电和计算机比重均已超过75%,智能手机占比超过40%;多条集成电路12英寸生产线、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02年到2011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合计主营业务收入由5719亿元增长到17615亿元,年均增长13.3%,以不到全行业0.5%的数量比重,创造了全行业近1/4的销售收入、1/3的利润和1/2的税收。中、西部地区有望形成新增长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增速已连续4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集成电路工艺水平突破45纳米,设计水平达到40纳米,通用cpu等一批中、高端芯片研发成功并投入生产。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集群通信、光通信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td-scdma技术形成完整产业链体系,实现规模商用。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成功,高性能服务器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研发取得明显进展。光电子领域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已可大规模量产高世代液晶面板、光纤预制棒、发光二极管、太阳能多晶硅等较高附加值产品。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有力推进,td-lte-advanced成为4g移动通信国际标准。 四是支撑引领作用愈益凸显。十六大以来,电子信息技术和产品在机械、航空、建材、石化、钢铁、煤炭、纺织、制药、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更加深入,有效推动了企业技术改造、带动了所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推动了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钢铁、化工、汽车、船舶、航空等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已超过60%,关键工序数(自)控化率已超过50%。同时,电子信息技术与汽车、船舶、机械装备、新型材料等产品加速融合,各类工业电子产品得到了较快发展。
多项政策措施 推动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是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正确决策。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方针,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带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和手段,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等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产业的持续稳定较快发展。 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带动。产业紧紧抓住国家信息化建设全面深化、城镇化进程持续加速的历史机遇,围绕国民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及行业应用的重点领域,积极主动开拓市场,实现了“以用兴业、以业促用”的良性发展。截至2011年,全国手机用户数达到9.9亿户,手机普及率达到73.6部/百人;城镇居民的彩电、计算机拥有率超过135台/百户和70台/百户;汽车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智能交通、金融电子等量大面广、应用性强、拉动性明显的产品及系统也获得快速发展。 三是坚持走全球化的开放式发展道路。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持续扩大出口规模,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进一步推动企业“走出去”,为产业发展创造充足空间。多家骨干企业出口和海外经营收入占比已超过50%,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全球市场地位和品牌影响力日益突出;联想、华为、浪潮等大型企业已成功进行若干起境外并购,在扩大企业规模、丰富产品种类、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 四是坚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得到深入实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规模不断扩大,扶持重点日趋优化。积极引导企业沿产业链上下游组建联盟,促进联合研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核心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五是坚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协调作用。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始终认真履行职能,从宏观指导、市场监管、沟通协调等层面做好对产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为产业10年来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自成立以来,不断健全完善产业政策法规体系,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加强部省对接和共建,持续而有效地指导产业发展。2009年4月发布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显著缓解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成功实现产业增长的“v”型反转。目前,《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相关产业规划已经公布,对“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提出了具备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把握趋势突出重点 实现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集中力量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继续组织实施好“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对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移动智能终端、高端服务器等关键领域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充分运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专项,继续针对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领域推进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以“强基工程”为核心,落实工业转型升级专项,促进基础电子跃升。组织实施信息技术产用合作专项,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采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品和系统。 二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领域,着力培育新消费热点。以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家庭、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领域为重点,以重大工程应用为带动,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新增长点。结合市场需求与技术趋势,围绕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等新型终端产品,加快推动整机升级换代。加快推进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工程,带动各类家庭智能终端发展。积极培育基于宽带的信息消费市场。 三是坚持稳定出口,不断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巩固现有贸易伙伴关系,加大新兴贸易伙伴合作力度,持续优化出口贸易方式及产品结构,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分散贸易风险。继续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政策扶持、信用担保、完善通关服务等方式,鼓励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建立研发中心、拓宽市场渠道、扩大品牌影响。引导并鼓励企业积极应对“双反”及知识产权诉讼,进一步做好多晶硅、锂离子电池等敏感领域的贸易壁垒调查工作。 四是多途径开拓内需消费市场,增强内生增长动力。推动更多扩内需政策出台,在实施平板电视、led灯节能补贴政策基础上扩大补贴产品品种,推进计算机、服务器等纳入补贴范围。实施太阳能光伏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政策,支持拓展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市场,研究离网光伏系统的应用方案,不断扩大内需市场。研究推进家电下乡延续政策。加快推动4号文细则出台,落实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充分利用国内信息化、城镇化建设机遇,大力挖掘电子信息产品的行业应用市场,不断满足城乡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五是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围绕“十二五”规划重点领域,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鼓励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开展海外兼并和技术收购,加快发展和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强、产业链整合能力突出的跨国大公司。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完善大中小企业配套协作体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协同合作,引导建立互动机制,营造芯片、整机、系统共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 六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区域新增长极。继续发挥东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福厦沿海等优势地区的集聚效应。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吸引国外投资,因地制宜地承接产业转移,提高在产业分工体系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特色突出、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推动中西部地区形成新增长极。 七是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支持信息技术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推进信息技术和产品在工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支持应用电子产品和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切实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信息技术和产品在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国计民生重要领域基础设施智能化进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产品在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八是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担任更多更重要的职务,积极提出国际标准提案,推动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认真履行相关承诺。加强与各方协调,推动《信息技术协议》的扩围。与相关部委联合组团参加政府间半导体会议,积极提出方案,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健康发展。继续加强与美、欧、俄等双边、多边对话,推动在物联网、云计算、智能交通、应用电子等新兴领域的交流,促进企业间合作。
|
【】 【】【】 |
|
|
|